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催发了多种医疗防控物资严重短缺。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各地告急。
买不到,自己造。面对抗“疫”一线急需物资的短缺,龙江企业反应迅速。从一家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企业,到现在的6家企业,马上达到十几家;从只有日产3万只能力,到即将突破百万只,龙江企业和企业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本不生产口罩。疫情发生后,他们从广东采购口罩生产线,生产线在“乘坐”了34个小时火车后,于2月7日晚运抵哈尔滨。2月9日23时,第一批1万只黑龙江自己生产的N95级口罩就下线了。2月10日,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服三条生产线正式投产,实现了我省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等物资生产“零”的突破。
“目前,我们日产N95级口罩3万只以上、防护服1500套左右。截至24日,N95级口罩累计生产23.4万只,防护服累计生产1万多套。”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厂长助理白铁忠说,我们还在从广东引进医用外科口罩生产设备,预计3月中旬到达哈尔滨,届时医用外科口罩的产量将达到每天10万只左右。
2月14日深夜,一条急需医用口罩生产线气缸的紧急求援转爆朋友圈,发出信息的是齐齐哈尔恒鑫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国华。疫情发生后,恒鑫医疗大年初二就开始投入生产。同时,又从广东东莞引进一套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2月10日9时正式投入试生产。
“我们现在日产口罩6.5万只左右,防护服400套~600套不等。截至25日,累计为全省提供口罩160.25万只。防护服方面,算上26日早发车运走的这一批,累计为全省提供3926套。”接受电话采访时,副总经理熊思辉正在忙着送防护服样品。他说,工厂还在继续扩大产能,预计26日会有一条引进的口罩生产线从广东发货,最晚3月5日试运行,保守估计口罩日产量将增加5万只。防护服的产量在月末也将达到日产1000套,预计3月中旬实现日产1600套。
“300万只口罩是我对黑龙江的真情回馈。”曾经帮助我省购买大批防护用品的“口罩哥”汤文杰迅速转产口罩。“截至24日,文杰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累计生产普通防护口罩73万只,24日晚又新到了一台口罩生产设备,目前日产能已经达到25万只左右。”汤文杰的助理介绍,文杰服饰和药企合作生产防护服的事情也已敲定下来,防护服将在一周内实现生产。
据了解,从医用防护口罩实现零的突破后,仅仅十几天,全省口罩生产企业由1户增长到6户,日生产能力迅速达到40多万只;另有10户企业正在采购安装设备,预计3月中旬前日产量达到100万只以上。
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一组组防护物资的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龙江企业的责任担当,无论大小,无论国有民营,不计回报,积极应战,为龙江战“疫”提供坚强物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