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我省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
·黑龙江省企业信用评级规范 第1部分
·地方政府六种失信行为曝光
·我省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四年来共
·全国信用应用场景微视频大赛成果发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推进信用体系建
·黑龙江哈尔滨:社会信用体系夯实“
·黑龙江哈尔滨出租车司机违法违规行
·国家发改委政务服务大厅打造“全国
·企业信用的概念
 
首页 > 信用动态 > 省内动态
省反诈中心提示:警惕这七种涉及疫情诈骗犯罪套路
发布日期:2021-11-23 10:30:18

      疫情防控时期,省反诈骗中心提醒广大市民,警惕以下七种涉及疫情诈骗犯罪套路。

一、核酸检测诈骗

骗子通常会冒充防疫人员,打电话称检测到群众行程异常,可能是密切接触者或者次密接触者后,会以系统出错要重新登记为由,让其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预约核酸检测。随后,受害人银行账户钱被转走。还有不法分子冒充“防疫工作机构人员”群发信息,谎称可以快速检测核酸。例如,有微信聊天记录显示,不法分子称“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加急最快半个小时”“家里也能做核酸检测”,并提供送报告上门服务或送至火车站出站口等,便于买家持报告通行。

二、冒充“疫情流调员”推销特效药

有不法分子自称“防控中心某主任”,打电话告知居民健康码和检测报告上有异常,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而且对方会在电话里透露,称有治疗新冠的特效药,只需5800元3个疗程,每天坚持服用就会恢复健康。

三、涉疫物资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散布可代购医用口罩、销售防疫药品、物资等信息,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此外,有不法分子通过“转发信息免费领防疫物资”等方式,非法获取个人信息。例如,近期,内蒙古包头市不少市民的朋友圈被一条免费领取100 个口罩的推文刷屏,发布推文的公众号名称与包头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平台极度相似。此类诈骗内容假借公益活动之名,非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实施电信诈骗。

四、假借网购退款实施诈骗

因疫情原因,部分地区快递业务暂停,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用户订单信息后,致电谎称疫情期间无法发货,为受害人申请退款,并要求受害人添加“官方客服”,逐步引导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五、冒充权威机构群发诈骗短信

冒充权威机构,群发短信骗公众点开病毒链接。例如,冒充中国人保称,“您账户的新冠疫苗接种意外保障已到达!今天不激活自动作废”,并附上病毒链接。另有不法分子发送短信,冒充“疾控中心”,称“新冠疫苗政策已在我市开放预约,名额有限,请立即前往XX网站预约接种”。

六、冒充“疫苗接种普查调查员"诈骗

冒充“疫苗接种普查调查员",添加微信号好友后,将网民拉入各种群聊,骗网民刷单。

七、虚假投资生产、销售“新冠疫苗”

自称掌握特殊渠道的“神秘人”,宣称投资生产“新冠疫苗”可赚大钱,诱导公众在虚假平台、APP 上投钱。还有不法分子潜伏在社交软件、网络直播平台等,冒充部队军官等称有内部渠道可购买“新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