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佳木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前进区开启“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同江市新增5件佳木斯市知名商标
·我市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
·李晓龙副市长到市儿童福利院慰问孤
·同江市深入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
·佳木斯市成为“雪亮工程”全国示范
·市水务局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
·市纪委监察局关于端午期间严明作风
·市公安局强力推进旅馆业住宿实名登
 
首页 > 信用动态 > 本市动态
佳木斯:以“三个专项活动”推动 公益诉讼工作
发布日期:2019-01-30 10:41:19

          自去年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三个专项活动”公益诉讼百日攻坚战以来,佳木斯市院新一届党组把公益诉讼摆到全市检察工作突出位置来抓,统筹谋划,精心部署,推进全市检察机关以“三个专项活动”为载体,切实转变监督理念,大力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强化办案质效,形成了具有佳木斯特色的公益诉讼新格局,有效推动了全市公益诉讼整体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佳木斯两级院共办理三个专项案件526件,位居全省第一,整体公益诉讼办案数量由“三个专项活动”百日攻坚战之初的28件上升到年末的602件,其中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8件,名列全省第一。

  一、以“三个专项活动”为抓手,强基固本,优化公益诉讼工作格局。

  在全力推进“三个专项活动”中,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理念变革引领公益诉讼工作创新发展,着力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基层基础,做优做强工作格局,为“三个专项活动”取得实效和全市公益诉讼深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一是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工作理念。“三个专项活动”百日攻坚战之初,市院先后召开党组扩大会、全市检察长会议和公益诉讼专题推进会,进一步提高了两级院对新时代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和省院部署“三个专项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牢固树立了“双赢多赢共赢”“精准监督”“智慧借助”的监督理念,强化了做好公益诉讼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全市两级院以“三个专项活动”为契机,迅速转变以往公益诉讼在整体工作的定位,把“三个专项活动”摆到检察工作突出的位置来抓,认真落实市院党组“七个跟得上”的工作要求,将“思想要跟得上、方法要跟得上、格局要跟得上、行动要跟得上、示范要跟得上、素能要跟得上”的理念,贯穿于公益诉讼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良性工作机制,确保了“三个专项活动”取得扎实成效。二是纳入“一把手”工程,强化组织保障。全市两级院党组把“三个专项活动”纳入“一把手工程”,检察长充分发挥引领、推动、指导作用,亲自抓难点、抓重点、抓关键点。市院朱长春代检察长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汇报,研究推进措施,督办典型案件。市院张树伟、吴畏两任主管副检察长靠前指挥,指导办案工作,参与案情研判,协调解决工作难题。全市十个基层院检察长全部直接办理了1起以上公益诉讼案件,并主持了检察建议宣告送达,抚远市院、东风区院检察长还以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身份参加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庭审。两级院举全院之力、用全员之智,在人、财、物上大力倾斜,购置了必要的摄影摄像等技术装备,配置了专用车辆,为公益诉讼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办案组。“三个专项活动”百日攻坚战启动后,全市两级院迅速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公益诉讼办案组,市院公益诉讼办案组11人,基层院均5人以上,按“三个专项”类别组建三个办案小组,专人专班专项办案,市院采取以案带训、以案促学的同时,还邀请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和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专家举办专题培训班,不断提高公益诉讼干警的业务能力,打造了全省人数领先的公益诉讼专业化办案队伍。四是开展“六比六看”活动,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两级院公益诉讼办案组按照市院党组提出的“六比六看”工作方向,通过比思想看思路、比劲头看状态、比业务看业绩、比队伍看作风、比典型看担当,持续推进“三个专项活动”工作,市院定期通报办案排名情况,推动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占位的良好工作氛围,全市“三个专项”案件数量从百日攻坚战前的5件,大幅度攀升至百日攻坚战结束时的526件,办案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名。

  二、以“三个专项活动”为依托,破解难题,完善公益诉讼常态化工作机制。

  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有效形成监督合力为牵引,积极破解“三个专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着力加强规范化建设,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为“三个专项活动”取得实效和全市公益诉讼深入发展提供机制保障。一是建立一体化工作机制,整合办案力量。依托“三个专项活动”,建立并巩固了以市院为主导、基层院为主体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市院加大对重大复杂案件和工作相对滞后基层院的指导督导力度,两级院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作战、合力攻坚的办案格局。针对“二次供水”卫生安全专项活动面临的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市院公益诉讼办案组派出5批工作人员在基层院蹲点督办,采取领办、跟案的方式与基层院干警深入一线实地办案,提高了办案效率,在一个半月时间内全市办理了100件二次供水专项案件,专项办案数量名列全省第一。二是建立内外协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依托“三个专项活动”,两级院公益诉讼办案组与侦监、公诉、技术、案件管理等部门建立了内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工作机制,在环保局、卫计委、食药监局设立了检察联络室,重点加强了与纪委监委、林业湿地、农委、畜牧等部门的沟通联络,构建了公益诉讼工作内外协作机制。三是强化办案规范化,提高案件质量。针对工作内容新、办案人员新等情况,市院在严格案件审批标准的同时,制定印发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审查规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证据规范》、《诉前程序案件受案审查要目》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全市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提供操作性、执行性强的办案指引。四是构建乡村、社区公益诉讼信息员网络,将公益诉讼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基层。注重发挥基层信息员的“一线观察哨”作用,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共立案办结基层信息员报告的检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2件,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注重发挥基层信息员“身边宣传队”作用,传播更多的“检察声音”,扩大检察公益诉讼在人民群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郊区检察院还在全省率先构建起覆盖乡村、社区的检察公益诉讼信息员网络。五是创建“互联网+公益诉讼”新模式,实现司法监督与行政执法的深度融合。富锦市检察院在全市率先建成有30家行政机关对接入网的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去年通过平台提供的行政执法信息,富锦市检察院发现“两山”存在非法采矿破坏生态环境案件线索,依法制发行政公益诉前检察建议14件,现已督促行政机关强制拆除了1处持续多年的大型非法公墓、解除了58份违法合同、恢复林地381亩。六是推进检察建议宣告“四化”建设,增强检察建议刚性。全市两级院积极稳妥推进检察建议宣告“四化”建设,通过推进宣告方式公开化、推进宣告地点场所化、推进宣告流程仪式化、推进宣告机制常态化,形成检察建议宣告送达的组合拳,提高检察建议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社会各界的公益保护合力,行政机关整改问题的效率较普通送达方式提高了40%,促进了整改措施得以真正落实。

  三、以“三个专项活动”为载体,服务大局,延伸公益诉讼办案效果。

  全市检察机关主动将“三个专项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聚焦党委政府关注,聚焦社会群众关切,统筹推进,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一是结合河湖长制和松花江整治工程开展“水源地保护”专项活动,助推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以省河湖长制督查组反馈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了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排查出行政机关未及时履行职责案件3件,督促清理河道70公里,铲除高杆农作物146公顷。结合市委市政府的专项整治活动,部署开展了集中整治非法采砂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对公安机关侦办的1214人非法采砂犯罪案件,已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件,诉请追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465万元。二是结合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医疗废物清理”专项活动,助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在走访乡村开展专项活动中,始终把乡村环境污染问题作为重点,深入排查医疗废物流向,及时发现农村生活垃圾长期清运不及时和畜禽养殖场的粪污造成的环境污染案件,去年通过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乡镇政府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80吨,责令26家生猪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限期整改,助推了乡村环境治理。三是结合我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活动,促进校园周边社会综合治理。在排查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案件线索中发现,重点学校周边放学时段食品摊贩与人车拥挤混杂,除在禁止经营区域摆摊及食品卫生安全外,周边环境脏乱差也给学生带来重大人身安全隐患,在办理专项案件的同时,向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主动沟通协调,积极督促行政机关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四、以“三个专项活动”为借鉴,聚焦整改,扩大公益诉讼监督实效。

  全市检察机关注重借鉴“三个专项活动”中的经验做法,始终聚焦公益受损问题的整改,多措并举,扩大监督实效,达到办理一案、整治一片、影响一面的效果。一是加强类案监督,促进系统整治。全市两级院注重深挖细查案件成因,通过个案办理推进类案监督,促进行业整治和区域治理。桦川县检察院通过一起洗浴中心使用应淘汰高污染燃煤小锅炉案件,督促相关部门拆除了10台每小时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使区域超标排污造成大气污染行为得到有效治理。东风区检察院通过一起建国镇农村垃圾污染环境案,扩散发现了6件同类农村垃圾污染案件线索,促进了乡镇政府的集中治理。二是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促进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全市两级院注重将“恢复性”司法理念落实到办案效果上,去年共推进补植复绿林木3万余株,责令违法行为人恢复被占用林地428.43亩,恢复被破坏农田15.9亩,恢复被毁湿地、草原2460.2亩,增殖放流夏花成鱼等55万尾,共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8件,已有415万元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费用追缴到位。三是加强跟踪问效,促进整改落实。全市两级院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加大对行政机关的督促整改力度,法定期限内行政机关对诉前检察建议的回复采纳率100%。在办理 “二次供水”专项案件中与卫生行政部门充分沟通,对比较集中的直接从事供水工作人员未健康体检及未受过专门培训两类问题,协调卫生行政部门专门举办了三次“二次供水卫生知识集中培训班”,121人参加培训取得了合格证书,督促100名二次供水工作人员办理了体检合格证,赢得了行政机关和供水单位的一致好评。

    来源:佳木斯市人民检察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