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2018年上
·打通信用体系 共享单车刷脸可行吗?
·发改委拟引入第三方参与行业信用建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三方面进展
·【诚信建设万里行】破解科研诚信管
·2017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
·农业部:农产品生产监管两端发力保
·保监会继续开展亮剑行动 16家险企接
·国家发改委:联合奖惩机制取得四方
 
首页 > 信用动态 > 国家动态
国家发改委:将扩大评价范围 推动信用监管工作不断完善
发布日期:2019-04-11 15:14:28

 日前,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周晓飞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信用监管是提升社会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就是要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将信用监管的手段嵌入到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中去。 

周晓飞强调,信用监管的基本思路,按照信用状况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并实施差别化管理措施。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主体减少监管频次,提供便利服务,而对信用等级较低的主体则从严监管、协同监管。通过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可以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进一步向信用状况不佳的对象集中,有效解决监管力量不足问题,提高监管效率,做到守法者无事不扰,违法者利剑高悬。 

比如,对信用等级较高的诚信企业优先安排财政性资金、优先办理通关手续,而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将面临停止财政性资金支持、限制融资行为等惩戒措施。周晓飞表示,目前,信用监管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在进出口领域,海关对认定的D级进出口企业平均查验率达到92.52%,是A级进出口企业的近180倍。 

对于下一步工作,周晓飞介绍称,作为信用建设牵头部门,国家发改委下一步将着力从顶层设计、基础保障、创新推广等方面推进信用监管工作。在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方面,研究制定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的顶层设计文件,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在基础保障方面,要加强信用信息归集,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加快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利用大数据手段全面刻画市场主体信用状况,为开展信用监管筑牢基础;在创新推广方面,开展创新应用。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牵头完成涉天然气、涉煤炭等27个领域近40万家主体的公共信用信息评价,为相关部门更加便利精准地开展信用监管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扩大评价范围,创新评价应用,推动信用监管工作不断完善。来源:信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