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2018年上
·打通信用体系 共享单车刷脸可行吗?
·发改委拟引入第三方参与行业信用建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三方面进展
·【诚信建设万里行】破解科研诚信管
·2017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
·农业部:农产品生产监管两端发力保
·保监会继续开展亮剑行动 16家险企接
·国家发改委:联合奖惩机制取得四方
 
首页 > 信用动态 > 国家动态
最高法:加强执行监督 严格规范失信惩戒
发布日期:2021-12-30 10:17:56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执行权制约机制 加强执行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方位加强对执行权的监督制约,把执行权关进“制度铁笼”和“数据铁笼”,确保高效公正规范善意文明执行。

  在深化审执分离改革方面,《意见》指出,要深化执行公开。进一步优化执行信息化公开平台,将执行当事人、终本案件、限制消费、失信惩戒、财产处置、执行裁判文书等信息向社会全面公开,对依法应当公开的执行流程节点、案件进展状态通过手机短信、微信、诉讼服务热线、手机APP等及时向案件当事人推送,实现执行案件办理过程全公开、节点全告知、程序全对接、文书全上网,保障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

  记者注意到,在强化执行流程关键节点管理方面,《意见》明确,严格规范失信惩戒及限制消费措施。严格区分和把握采取纳入失信名单及限制消费措施的适用条件,符合失信情形的,纳入失信名单同时限制消费,仅符合限制消费情形的,不得纳入失信名单。

  《意见》还提到,纳入失信名单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并制作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对将其纳入失信名单提出纠正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及时审查,及时纠正,不得拖延。案件执行完毕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屏蔽失信信息并向征信部门推送,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同时,探索施行宽限期制度。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设置一定宽限期,在宽限期内暂不执行限制消费令和纳入失信名单,通过宽限期给被执行人以警示,促使其主动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