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功能和作用,那么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这节课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
就社会信用体系的内容而言,社会信用体系包括信用管理行业、信用监管体系、信用法律体系和诚信文化与教育几个方面,这些内容构成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
1.信用管理行业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用投放,即由公共部门、金融部门、企业等作为信用主体进行的信用活动,这种信用活动直接给信用主题带来生产和经营的变化,以及资金、销售等变化;二是征信服务,包括传统征信服务的调查和商帐追收以及现代征信服务;三是信用保障服务,包括了信用保理、信用保险、担保等手段和工具。
2.信用监管体系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监管。一是政府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对工商类企业信用监督;二是中央银行的监督;三是民间机构的监督,在征信国家,各国都有信用管理行业组织,这些组织通常被称为信用管理协会、追账协会、信用联盟等。
3.信用法律体系
有效的法律体系不仅可以支持宏观层面的信用管理,而且可以保证微观层面所需要的信用信息的获取,在维护信用制度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4.诚信文化与信用管理教育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弘扬诚信文化,传播诚信理念,树立诚信楷模,让诚信文化深入人心,是改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的重要一环。
信用管理理论和信用管理教育的发展可为现代信用活动培养人才,是现代信用活动的有效组成部分,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国家在信用管理人才方面需求量很大。解决的办法:一是发展专业的信用管理教育,将信用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和系统化的学科;二是加快发展信用管理的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