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信用管理师这一国家职业资格的主要工作内容。简单的说,信用管理师是在企业中从事信用交易、信用风险管理和征信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是知识高技能人才。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属专业性强,国际化水平高的高端职业,是信用经济时代的新职业。职业设置分为三个级别,助理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2015年已列入《中国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职业编码改为:4-05-06-2.
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管理师的主要职责有:
1、进行信息收集。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的基本状况及对方客户相关联企业的反馈信息,如它和银行及其他企业的关系,是否存在赖账、拖欠银行借款等,通过上级主管单位、媒体,甚至是企业自身的员工采集信息,看其是否有正面或负面的报道和信息存在。
2、信息鉴别。对自行收集的信息、其他公司或是第三方咨询公司进行信息分析、鉴别,验证信息的准确性。
3、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包括客户授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客户资信调查制度、应收款管理与做催收制度、客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制度等。对档案数据库进行定期核对,及时更新、完善数据库信息,为形成系统化的信用管理奠定基础。
4、信用数据的应用。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确认授信额度、期限等等,并将正确的评价结果反馈给企业营销部门,防范赊销风险,并利用征信数据库开发市场等。
5、危机预防与管理。随时跟踪、关注客户各种危机预警信号,如发现异常现象或公司重大变化,应提高警惕,防止对方出现各种危机事件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6、商帐追收。一旦发生拖欠货款或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出现呆账、坏账,应及时进行追账,适时采取法律诉讼等途径以挽回损失,最大化地规避赊销过程中的风险。
7、信用能力建设。我国进入信用经济时代,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都正在逐步以信用为标准,强化企业自身信用建设,加强与信用服务机构合作,提升信用能力,适应政府对社会管理信用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