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黑龙江“钢牙啃硬骨头”重塑营商环
·十九大报告中有哪些“信用”关联词
·佳木斯市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对
·第四届全国网络诚信宣传日活动举办
·【信用知识小课堂(第58讲)】创建
·【信用知识小课堂(第20讲)】个人
·退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方式和条件
·【信用知识小课堂(第56讲)】我国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 做诚信示范企业
·两部委:鼓励汽车分时租赁 建立信用
 
首页 > 新闻资讯
【信用知识小课堂(第21讲)】你必须知道的个人诚信建设四大焦点——解读我国首个个人诚信建设文件
发布日期:2017-06-15 08:55:46

同学们好,“人无信而不立。”国务院办公厅30日发布了《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那么,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哪些焦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指导意见》的相关内容。

 
考试舞弊、学术造假将被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根据《意见》,学校将建立健全18岁以上成年学生诚信档案,推动将学生个人诚信作为升学、毕业、评先评优等考量因素。针对考试舞弊、学术造假、不履行助学贷款承诺、伪造就业材料等不诚信行为开展教育,并依法依规将相关信息记入个人信用档案。此外,还将诚信教育作为中小学和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互联网、邮递、电信、金融账户等领域推进实名制
 
手机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快递实名制……越来越多领域实行实名制,成为虚拟交易中保障安全的手段,也将服务于个人诚信记录建设。
 
《意见》提出,以公民身份号码制度为基础,推进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以互联网、邮寄递送、电信、金融账户等领域为重点,推进建立实名登记制度,为准确采集个人诚信记录奠定基础。
 
诚信记录将以公务员、律师、教师、医生等职业为突破
 
重点突破才能带动整体推进,个人诚信记录建设也是如此。哪些重点领域和人群将先被纳入诚信记录建设呢?
 
《意见》提出,以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生物安全、产品质量、税收缴纳、医疗卫生、劳动保障、工程建设、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司法诉讼、电子商务、志愿服务等领域为重点,以公务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律师、教师、医师、执业药师、评估师、税务师、注册消防工程师、会计审计人员、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认证人员、金融从业人员、导游等职业人群为主要对象,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
 
守信者将获更多实惠 失信者寸步难行
 
守信者能得到什么好处?失信了又将受到何种惩罚?《意见》提出,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在教育、就业、创业等领域给予重点支持。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和连续三年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可依法采取“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措施。对于个人严重失信行为,将建立健全披露、曝光与举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