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跑银行排队等候,下载个APP应用,完成注册,收到验证码,就可以查询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微时代”真的是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方便!近期,不少山西省太远市市民收到了微信朋友圈频频推送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APP下载广告,可以直接在手机APP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免去排队等候的麻烦。
APP上查询到的个人信用报告是真是假?是否安全可靠可用?APP查询会泄露个人隐私吗……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
1.APP查询个人征信很方便 但存在一定风险
记者在手机上随便一搜发现,可以提供个人信用查询的APP就多达十几款。记者随机选择了一款名为“51信用卡管家”的APP应用进行下载,完成注册、输入个人信息、回答五个系统问题等一系列操作后,APP页面立即发出提示:“系统将会在24小时内,将申请查询的验证码发到您预留的手机上。”大概五六个小时后,记者收到了验证码,开始查询个人信用报告。通过查询发现,该APP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山西省分中心查询到的关键内容一样。只不过,APP查询到的个人信用报告是简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山西省分中心查询到的内容更详细一些。
对于手机APP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咱老百姓也有话说。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山西省分中心,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正在办理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省城太远,他们有的表示“网来网去”挺方便的,有的则表示出一丝担忧,还有一部分人表示没有听说过个人信用报告还能用APP查。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端口确实向一些符合相关规定的第三方机构开放,但是查询到的个人信用报告,只是简单版本,只会显示信用卡违约、个人贷款有无逾期等简单信息,而详细版的个人信用报告,则详细列明了个人近年的征信记录,以及个人的贷款情况等,两者在内容完整度上还是有差距的。
目前还没有接到因使用APP查询个人信用报告造成隐私泄露的案例,不过,手机APP查询,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利用正规渠道查询会更安全一些。
2.APP个人征信不能办理业务 查询还需适度
如果拿着手机APP上查到的个人信用报告去银行办理业务,银行会受理吗?
记者来到太远一家工商银行,向工作人员出示了手机上查到的个人信用报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报告不能作为办理贷款业务的依据。“如果您要贷款的话,我们银行会有专门的信贷工作人员负责,将通过人民银行查询您的个人信用报告,不需要您自己提供这方面的证明,手机上的信用报告没多大用处。”该银行工作人员说。
在太远府西街上一家建设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手机APP上查到的个人信用报告,只是对个人了解自己的信用度,以及了解信用卡是否有违规使用等情况有提醒作用,实际办理业务时,并无多大用处。
太原市民荀波是一位“信用卡达人”,持有多张信用卡,由于他害怕自己会有不良的信用记录,在得知手机APP可以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没事就会去查查个人信用报告。前不久,他去办理商业贷款时,没想到被银行拒绝,信贷工作人员的理由是过于频繁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记者咨询了太远一家太远银行的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短期频繁地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确实有影响。工作人员说,银行放贷机构认为个人有借款需求时才会查个人信用,多次查询会给人一种迫切需要贷款又得不到的感觉,因此银行的放贷人员可能会认为您的违约风险高,所以会出现贷款被拒的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人民银行并无多次查询个人征信影响个人信用的规定,但是各家银行的规定不同,个人的信用贷款业务是根据各家银行所定的征信系统来看的,短期频繁查询确实有一定影响,自查可以,但是要适度。
3.个人信用报告安全查询渠道有3种
据了解,目前,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现场查询,可以通过各地央行的征信中心现场查询,需要携带身份证;二是银行查询,可以通过部分银行布放的ATM查询,或者在银行网站查询;第三种为互联网查询,需要登录央行征信中心网站进行注册、提交申请,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
银行专业人士告诉记者,这三种方式是目前最安全,对个人隐私保护最有保障的。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最好的选择还是到当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或者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查询最稳妥。
目前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影响个人信用的主要还是使用信用卡造成的逾期还款、恶意透支、非法套现、违规用卡等方面。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金融业的发达,尤其是当下网络金融的突起,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接入个人征信系统。据统计,目前,全国个人征信系统机构接入数达2894家,范围涵盖全国性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住房公积金中心等机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一笔消费也许都会对个人的信用造成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