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9月,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新增失信黑名单信息334,107条,涉及失信主体283,385个,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55,409家,自然人227,976人;9月份退出失信黑名单主体140,532个,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26,415家,自然人114,117人。
本月更新的重点领域失信黑名单包括失信被执行人、工商吊销企业、海关失信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失信当事人、涉金融严重失信人、限制乘坐火车民用航空器名单等(见表1)。从数量上看,新增失信黑名单仍主要集中在失信被执行人和工商吊销企业。与8月份相比,工商吊销企业月增量环比降幅最为明显,下降59.62%;海关失信企业月增量环比上升较为明显,失信被执行人月增量环比小幅上升。从地区分布看,全国多数地区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绝对数量呈下降趋势,但北京、贵州两地本月新增失信企业数量较上月增幅明显,环比增长近3.7倍,江苏仍旧是失信黑名单退出数量最多的地区。
本月重点聚焦的失信问题包括严重超标的重点排污单位处罚情况、2018年第3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违法违规房屋中介机构等。其中,生态环保部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主要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重点排污单位名单,处罚金额最高达2900万元,部分被处罚企业在完成整改后仍存在超标排放现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2018年第3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轻工产品、日用和纺织品等不合格检出率较高,且有9家企业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北京市住建委公布23家违法违规房屋中介机构名单。

一、新增失信黑名单情况
从失信黑名单主体性质看,本月新增失信自然人227,976人,占新增失信主体总量的80.45%,新增失信法人及其他组织55,409家,占新增失信主体总量的19.55%。与8月相比,新增失信自然人数量上涨7.63%,而新增失信法人及其他组织下降28.05%(见图1)。
从失信黑名单类型来看,本月工商吊销企业月增量降幅最为显著,环比下降59.62%;海关失信企业月增量环比上升110%;失信被执行人及涉金融黑名单月增量分别环比上升7.71%和0.25%;限制乘坐火车民用航空器名单月增量环比下降23.51%(见图2)。
从地区分布看,本月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为广东、江苏、北京、贵州、浙江。全国多数地区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绝对数量较上月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北京、贵州两地新增失信企业数量较上月增幅明显,均环比增长近3.7倍(见图3)。
从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属地占比来看,本月比例较高的省份为西藏、贵州、宁夏、北京、黑龙江,其中,西藏新增黑名单企业属地占比最高,达0.894%(见图4)。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属地占比最低的五省份为甘肃、海南、吉林、广西、青海(见表2)。
二、失信黑名单整改退出情况
从失信黑名单主体性质看,本月退出失信法人及其他组织26,415家,占退出失信主体总量的18.80%,环比下降61.49%;退出失信自然人114,117人,占退出失信主体总量的81.20%,环比下降21.54%(见图5)。
从失信黑名单类型来看,本月工商吊销企业和限制乘坐火车民用航空器名单的退出数量降幅最大,环比分别下降83.48%和88.46%;失信被执行人的退出数量环比下降20.02%;海关失信企业退出数量环比上涨16.67%(见图6)。
从地区分布看,本月失信黑名单企业退出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为江苏、广东、河南、福建、山东。其中,江苏退出黑名单企业数量为2,450家(见图7)。
从各地区黑名单企业退出率来看,退出率较高的省份为云南、福建、山西、河南、湖北。在失信黑名单企业退出数量和本地区失信黑名单企业退出率两个指标上,河南、福建均位居全国前列(见图8、表3)。
三、重点领域失信特征分析
失信被执行人:本月新增失信被执行人信息317,324条,涉及失信主体266,632个,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39,832家,自然人226,800人。从地区分布看,本月新增失信被执行人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为广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见图9)。从涉案金额看,95家企业涉案金额在1亿元以上(见表4)。从新增失信被执行人记录数量来看,新增失信被执行人记录3条以上的企业数量为3010家,其中37家企业新增记录超过50条,单个企业新增记录最高达277条(见表5)。
 |